[攝影]說好的Sigma APS標準鏡皇:Sigma 17-50 F2.8 OS EX

PB147525


我想,對於Sigma這類的第三方的鏡頭廠商而言,在先天上就比原廠來得劣勢,沒有原廠在消費者心中的爽度和名氣,之前幾年,Sigma會用較為低廉的價格,來換得消費者的青睞,然而,近些年來,消費者越來越精明,只有單純較低的價格,無法勾動他們購買的慾望。

PB147531

不過 Sigma即時改正方向,用著比過去稍微高一點的價格,卻換來驚人的成像畫質,這一切,我個人認為是從Sigma 30mm F1.4開始的。之後的S50,又或是今年發表推出的S8-16,S85等等,都是令人為之感到振奮的鏡頭,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顆,也是今年發表的代表作:Simga 17-50 F2.8 OS EX。

17-50這類型的焦段,一直是APS片幅,最常用的焦段範圍,常有人稱之為標準焦段,買初階DSLR時,一同購入的kit鏡,也是屬於這焦段。

PB147519

Sigma的鏡頭,這種焦段就有好幾個版本。這回17-50,應該是最終的完成品了。

PB147528

放上防手震,用了減低色散問題的FLD鏡片,媲美Canon本身的瑩石材質,很明顯的,就是瞄準Canon和Nikon兩家系統的APS鏡皇而來。

依循著S30/S50以來的方向,用比較低的價格,但畫質卻沒有打折扣,甚至還能突破原廠。

國外幾個知名的網站,舉凡如Photozone,Lenstip,The Digital-Picture都有Sigma 17-50的測試,總結來說,在Canon系統中,Sigma 17-50 和 貴了一萬的Canon 17-55 IS,在不同項目上都各有勝負,在畫質的比較上,也會因為焦段的不同,中央和邊緣,而有所差別,可說是不分軒輊的兩顆鏡頭,差距最大的部份,絕對是價錢。

專業的測試我這邊就不作了,畢竟上述的幾個專業網站都有詳細的文章可以閱讀。我只想單純用一兩篇文章,來敘述我跟這顆鏡頭相處的情形,情感間的交流。

IMG_9738

一開始接觸到鏡頭,或許是價錢比過去來得高的關係,整體的鏡身結構比過去的一些鏡頭來得好。重量約略是565g,接在450D上,已經是接近頭重腳輕的極限,但在沒有手把的幫助下,還算是可以用雙手穩固。

容易造成脫皮的部份已經盡量減到最低,遮光罩則已經完全換成光滑的平面。

PB147520

金色的字體,黑色的鏡身,遠遠看還真有點像Nikon的鏡頭。

IMG_8723

既然是標準焦段,很自然的,一拿起來就隨手拍了幾張。一點點的小廣角,普通的三倍望遠,在用過好一陣子的定焦和長焦段之後,突然體驗到標準焦段的便利性,是有點驚慌失措的。

IMG_9744

有的時候,想要廣角一點,讓所有的東西都囊括進畫面裡。

IMG_9063

某些時期,卻又想要盡可能的靠近,讓主體充滿在畫面中。

IMG_9332

這樣的矛盾,其實對我來說很熟悉,就像回到剛接觸相機時的自己。

IMG_9092

對許多考慮這類型恆定光圈鏡頭的使用者來說,多半是因為不堪kit鏡或一些變焦鏡,隨著焦段變長的同時,光圈卻越來越小,快門因此而變慢,對機身的高ISO能力,或使用者的手持穩定度,是更高的考驗。

彷彿小時候看著網路上的走光圖,每點一次放大鏡,走光部位變大了,卻隨之變得更模糊,這感覺,內心很難受,褲子很緊蹦。

IMG_9385

恆定光圈,很舒服的讓我們在各個焦段都保有最大光圈。再也不用擔心變換焦段後,會因為光圈有變化,而要做參數上的更動,只要持續盯著觀景窗,專注於自己想要的畫面。

IMG_9870

IMG_9475

再來,畫質這檔事,往往會是眾多使用者,最關注的問題,包含我自己在內。而前面提到的一些專業網站,正好很詳細的替大家解決了疑問。只要在不移焦的前提下,這顆鏡頭的畫質,是相當不錯的,最大的缺點處,是廣角端17mm的最邊緣部分,畫質掉落的比較明顯,但這也已經是從中央算起,不到20%的畫面比例了。

IMG_9908

IMG_9109

如果不幸移焦了,Sigma在台灣的代理商,可說是全台灣服務最好的相機代理商,完整保固三年,雖時都歡迎你把機身和鏡頭寄回去調焦。而根據我在網路上的言論的觀察,和過去的移焦比例相比,S17-50有明顯降低不少的趨勢。

IMG_9915

過去,也曾經用過這棵鏡頭的前一代,Sigma 18-50 F2.8 Macro。帳面上最大的差別,在於現在這顆17-50,多了防手震(OS,Canon鏡頭則為IS)的配置,卻少了Macro。

拜現在科技的進步,OS的設置,有效增加使用者的拍照成功率,尤其在夜間拍攝的過程中,我已經盡其可能的不想讓450D自曝其短的運用太多高ISO。

IMG_9000

IMG_9408

然而,我卻也得說,這回的OS,效能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好,基本上可以控制的是約略1-2級的快門,沒有達到預期中的3-4級,是比較可惜的。

IMG_9437

在有些因為焦段和快門的關係,如果太過放心於防手震的存在,有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模糊的照片。

IMG_0079

此外,鏡頭本身的一些發色,對標準變焦鏡而言,雖然沒有定焦鏡來得重要,但是不少人關心的要項。自己平常的習慣,都是先用Neutral拍攝,S17-50在Neutral模式下,可以很自然的反映出接近眼前的色彩,有別於過去用kit鏡或一些其他鏡頭,在套用Neutral會有色彩過於平淡,比真實現象還要淡的狀況。

IMG_8901

回到電腦端,再憑藉著自己的喜好,針對不同的主題,去套用Picture Style檔或調整參數。而幾年前Sigma為人詬病的偏黃問題,這顆鏡頭上也沒有類似的現象。

IMG_9478

自從S50在2008發表之後,Sigma總算開始擺脫過去容易被說偏黃的問題。在解決問題之餘,反而保有一股發色偏稍微濃郁的感覺。

IMG_9705-2

IMG_0083

畫質,發色,OS都有了,還缺一個人湊齊打麻將,那就來談談對焦吧!

IMG_9932

說實話,S17-50的對焦速度談不上飛快,但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,在暗部等嚴苛條件下,自然對S17-50是更高一點的考驗,我們可以明顯的聽到對焦環轉動的聲音,不過這聲響沒有A16等鏡頭那麼尖銳或響亮。

IMG_0290

然而,對焦確實是S17-50最值得改進的部份,充其量如果能把對焦環收到鏡身內,讓我們在握持時不會誤觸,我想對整體爽度和拍攝時的心情,會有不少提昇。

一顆要價兩萬初頭的S17-50,不敢說是物超所值,但絕對是物有所值。許多APS使用者的標準焦段升級路線,往往會是Kit->A16/Sigma 18-50->最後是Canon/Nikon的17-55。

IMG_9735

我想,或許可以試著考慮在Kit鏡之後就直接換上S17-50,畢竟在各個層面上都已經和原廠鏡頭在伯仲之間,也可以直接省去一道換鏡頭的手續,以及過程中流失掉的金錢。

IMG_9921

誠如自己在前面所言,重新接觸到標準焦段,是種熟悉的新鮮,陌生的老朋友。

IMG_9461

心情有點愉悅,腳步略顯輕快,彷彿享用這渺小的鏡頭,將天與地都搜刮進記憶卡裡。

IMG_9946

IMG_9464

IMG_9930

IMG_9480

IMG_1006

當視線離開觀景窗的那一刻,才知道,還是有無盡頭的路程,等待著你我。

IMG_9680

留言

熱門文章